为探索乡村振兴如何更好为当地产业“赋能”,7月31日,经济学院“习行向未来”实践团赴枣庄市滕州市柴胡店镇“薛河梨乡”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此行旨在探寻当地借助特色梨产业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案,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富裕。柴胡店镇负责同志协助实践团成功完成此次调研任务。
据当地负责人介绍,柴胡店镇的土壤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酥梨生产,当地的刘村梨园,距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2000年以来,酥梨生产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仅酥梨一项,每年可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达6800元 。柴胡店镇立足优质酥梨资源优势,不断将梨产业链扩展延伸,开发了梨罐头、梨膏、梨酒、梨膏棒棒糖、梨汁等系列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特色梨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年产值达 2 亿元。
在调研中实践团还了解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幸福乡村生活的关键,生态环境治理也是因地制宜发展衔接文农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负责人介绍,要着重治理当地的水文环境,按照“环境营造、增加水动力、水质净化、水景观营造、水生态构建”的思路,打造古薛河生态涵养带和环青龙绿道、刘村梨园、道路绿廊景观带等项目。努力实现林水相依、以水润城的优美景色,让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了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抓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感受到当地特色产业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推进了与柴胡店镇的合作交流。相信当地特色产业推进区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必然大有可为。(戚岩赵浩宇)